作者藉橡實蘊藏橡樹形態的道理,說明人降世前,靈魂就已各自選定生命的藍圖。而這股無形的命定力量,在兒童、青春期至為明顯。因此,讀者應檢視童年、青春期的幻想、慾望和遭遇,以從中窺出個人的生命圖像。

作者:希爾曼 / 譯者:薛絢(天下文化出版)

《靈魂符碼》要我們認真對待生命中發生的大小事件,包括意外事故,藉以找出其存在的價值,好幫助自己有意識、有意義地活出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。

◆ 橡實人生觀  

人生豈只是憑理論就能道盡﹖各人遲早會覺得有某種召喚當前﹐於是跟著它走上了某條路。有人也許還記得﹐這感召的發生是在童年時期﹐當時即有不知從何而來的驅策力﹐使自己受到強烈吸引﹐事情產生奇特轉變﹐像是有天降神諭指示你︰這是我非做不可的﹐這才是我本來的面目。

假如你回憶中並沒有這麼鮮活確定的一刻﹐也許感召的到來比較近似溪水的推力。你在這溪中不知不覺地隨流飄浮﹐卻在岸邊的某一處停住。你回顧時﹐意識到這多少是命運的安排。

這些感召與回憶影響一生之深﹐與受傷害的恐怖記憶不相上下。然而﹐這些較神祕費解的時刻往往被擱置﹔一般理論只偏重創傷經驗的影響﹐認為人擔起人生大任﹐為的是要化解創傷。姑不論幼年受過什麼傷害﹐命運如何坎坷﹐我們一開始就帶著清楚的性格﹐以及一些耐久不變的特質。

由於行之有年的「創傷」論點左右了人格心理學理論及其發展﹐我們回憶的焦點和自述時的用語﹐已經被這類理論的毒素滲透了。

我們一生雖受童年的影響﹐但影響力更大的也許是﹐我們學來的那套想像自己童年的方式。本書要說﹐童年創痛固然造成傷害﹐但傷害更甚的是﹐以不忘創傷的態度記憶童年﹐把童年視為遭受外力施加﹑種種莫須有的苦難時期﹐以為童年誤了自己一生。
為了修復這種傷害﹐本書要指出﹐你的本質中含有一些其他成分﹐是過去擁有而至今依然存在的。希望藉由回顧人生之船在無意義之河的急流險灘中﹐免於滅頂的生命轉折﹐重拾你對命運的知覺。因為﹐這正是許多人生命中已經流失而必須找回的東西︰它要你知道你生在世上是有道理的。

◆ 揭露生命的圖像

本書不打算妄言人生大道或生命意義﹐甚或宗教信仰之哲學。本書卻要肯定以下這些感覺︰我這個人的降生有其道理可言﹔我要放眼日復一日的生活範圍之外﹐看看我為什麼繞著地球轉﹔天生我材不可辜負﹐它預定的生命圖像要在我的生命史中實現。

這種個人生命的固有圖像(innateimage)是本書的主題﹐也是每個人一生傳記的主題。我們若要揭露個人生命的固有圖像﹐就得把慣常套用的心理學架構擱置一旁。

心理學架構無法完整表露人生﹔它修剪人的生命﹐才能安插到架構裡。心理學的架構有其固定的成長髮展階段︰從嬰兒期開始﹐經過困擾的青年期﹑中年危機﹑老化﹐直到死亡為止。

你腳步沉重地按這預定好的地圖走﹐在你還沒走到某個定點﹐行程表已為你預示了一切。這就好像保險公司的精算師事先算出來的統計數字﹐你的人生過程在未發生時就已經完成了。這種人生沒有情節﹐主角「我」在一片乾透了的「經驗」沙漠中飄蕩﹐趣味漸失。

我們真正的生命史被竊佔了﹐橡樹果實註定要長成大樹的運數不見了﹔我們去接受心理醫師治療就是要把它找回來。然而﹐若不承認這種心理真相與命運召喚相繫的心理學說﹐就沒法找到生命的固有圖像。

至於命運之神派下來的監守神「代蒙」(daimon)﹐他的驅策既未受到肯定﹐看來倒像是怪癖﹐被歸入怨憎﹑過度強烈的渴望之類。心理治療的各派各家都說壓抑是人格結構的關鍵﹐其實真正被壓抑的未必是過往的記憶﹐而是橡樹果實的命運。

◆ 新瓶舊酒更芬芳

新柏拉圖主義大師普勞蒂納斯(Plotinus)解釋說﹐按照神話﹐我們選擇了適合自己靈魂的肉身﹑父母親﹑出生地﹑境遇﹐而這一切條件都屬必然。所以﹐人生境遇──包括我的身體﹑可能令我痛恨的父母親在內──都是我的靈魂自己選中的。因為我把這回事全忘了﹐所以不明白這個道理。

柏拉圖為使我們牢記﹐便講了這一則比喻。他還在最後一段說﹐我們保存這則神話比喻﹐為的是保障我們自身的昌盛。換言之﹐這則神話有心理救贖的功能﹐由此衍生出來的心理學﹐可作為安身立命的基礎。

這則神話也可激勵實際行動︰用神話啟示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生命。後文將一一詳論天生我材﹑靈魂﹑代蒙﹑命運﹑必然等觀念。其次﹐神話也暗示﹐人們必須非常小心地處理童年﹐才能看清代蒙的一舉一動﹐明瞭它的意圖。

繼而應當做的是︰(1)肯定命中召喚﹔(2)針對這召喚調整人生﹔(3)認清意外事故──包括身心所受的挫折創痛──都是生命固有圖像的花色﹐有益於將圖像填滿﹐是圖像本身必需的。

命中的感召可能延後﹐可能被躲過﹑被斷斷續續錯過。但也可能把人緊纏不放。不論是哪種情形﹐它終究要現身﹐來認領原本歸它所有的。代蒙是不會遁逃的。 

◆ 代蒙的多種稱呼

多少世紀以來﹐人們一直在找一個恰當的名詞來稱呼這種「感召」。羅馬人稱它是每個人的「守護神」(genius)﹔希臘人稱它「代蒙」﹔基督教徒稱之為「守護天使」(guardianangel)。詩人濟慈(JohnKeats)等浪漫時代人士認為﹐這種召喚發自心中。米開朗基羅(Michelangelo)直覺的眼光﹐能看見他正在雕刻的人物內心的圖像。

新柏拉圖主義者指它是一種想像的物體「奧克瑪」(Ochema)﹐它就像車輛般載著人﹐是每人各自的支撐力。有人說它是「好運女神」(LadyLuck)或福爾圖娜(Fortuna)﹔有人則說它是魔奴(genie)或靈僕(jinn)﹐可能是來作惡搗亂的。

到了埃及﹐它也許是可以與你交談的「卡」(ka)或「巴」(ba)。愛斯基摩人和其他有巫師儀式的族群會說﹐它是你的靈﹐是你的自在靈魂(free-soul)﹑動物靈魂(animal-soul)﹑氣息靈魂(breath-soul)。

一百多年前﹐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宗教學者兼文化研究者泰勒指出﹐「原始社會」(當時用來指非工業化的社會)的人以為﹐我們所說的「靈魂」即是﹐「一個稀薄而無實體的人形﹐其實只是一種氣體﹑薄霧﹑影子……﹔通常是可以感知而看不見的﹐卻能發出有形的威力。」

研究文化人類學的胡特克蘭茲(AkeHultkrantz)說﹐美洲印地安人認為﹐靈魂是「從一個圖像產生」﹐「用圖像的形式表達」。

柏拉圖在「厄耳比喻」中用了一個類似的字﹝paradeigma(範圖﹐意指包含個人整個命運於其中的形體。這個長相左右的形象承載著命運﹐籠罩人的一生﹐但它並不是道德導師﹐不可與良知混為一談。

羅馬人說的「守護神」不是道德家。它「曉得與這人未來相關的一切事﹐掌握著他的命運」﹐但是「這神祇對此人並沒有道德約束力﹐只是促成其個人吉凶運勢。如果祈求守護神滿足私慾實現惡念﹐也不會招致辱罵。」

靈魂造像因人而異的觀念素來就有﹐各種文化中普遍存有這種觀念﹐所用的名稱多不勝數。

說到這顆蘊含命數的橡樹果實﹐我會視情況需要採用不同的名詞﹐如︰圖像﹑個性﹑命運﹑守護神﹑感召﹑代蒙﹑靈魂﹑定數。這些字詞不能明白說出它們所指究竟是何物﹐但能確認它的存在﹐並且指出其神祕性。

我們不可能確切知道它為何物﹐因為「它」的本質始終模糊﹐顯現的形態多半是暗示﹑直覺﹑耳語﹐或是突如其來而擾亂生活的迫切衝動和異常舉止﹐也就是我們常稱之為「徵候」的情況。

◆ 橡實為兒童請命

橡實原理提供一套童年心理學。這套理論確定小孩子天生具有獨特性與註定的命運。精神病理學的臨床數據﹐從某些方面看﹐應當歸屬個人的獨特性與命運。小孩子若表現出精神機能障礙﹐這種表現的意義和孩子本身一樣重要。

每個小孩都是帶著稟賦降生﹔其天賦中就有各種不同數據﹐對孩子本身有特定用意。稟賦的條件會以獨特的方式表露﹐而且往往顯著適應不良或是導致痛苦。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他們﹐藉以進入他們的想像世界﹔從兒童的異常徵候中﹐發掘代蒙在指示什麼﹑了解他們的命運又行至何方。

☆ 資料來源:天下文化網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ugeneyeh 的頭像
    eugeneyeh

    愛家俱樂部

    eugene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